瀘州肥兒粉·《川南的鄉愁》捐贈儀式在市圖書館舉行
《川南的鄉愁》是以寫作者故鄉瀘州為主的篇什,瀘州是他一生的精神原鄉,既是他生命的誕生地、出發地,也是他生命的歸宿地。在這一過程中,生命之花的絢爛和枯敗,都與其故鄉的濡染、滋養、記憶密不可分。
儀式上,作者楊雪滿懷深情地講述了自己創作《川南的鄉愁》的過程,他說,“這本書是我近2年來,投入了很多精力與時間,下了很大功夫才完成的。”楊雪還說,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“要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”、“開展全民閱讀活動”……所以,大家要多讀書,讓書香豐富我們的精神生活,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和充實。
瀘州著名文學評論家、市作協名譽副主席王應槐對《川南的鄉愁》一書評論道:在作者溫婉秀麗與雄渾峻峭交相輝映的描繪下,我們仿佛置身于一幅幅優美的畫境之中,聆聽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。閱讀《川南的鄉愁》不僅讓讀者領略到瀘州的田園風光之美,激動于瀘州的社會發展、城市和鄉村的變遷,還能真切地感受到愛的溫暖,生活的力量,世界的美好。開卷有益,希望大家認真閱讀此書,成為一個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勇于擔當的中國人!
歐陽錫川發表了講話,他說,《川南的鄉愁》充滿了濃郁的鄉音鄉情,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,有助于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的情感,并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。作為瀘州鄉愁之一的瀘州肥兒粉,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四川老字號產品,其傳統制作技藝傳承了近200年歷史,是瀘州幾代人的童年記憶。瀘州人的鄉愁,中國人的育嬰方式。瀘州肥兒粉改制16年來,不忘回饋社會:從石洞三胞胎到四川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救治的連全嬰兒,從汶川大地震到雅安地震,從瀘州養老院到瀘州孤兒院以及瀘州偏遠山區的困難家庭,瀘州肥兒粉一直在努力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。
隨后,瀘州肥兒粉生產企業向瀘州有關機關、企事業單位和中、小學校共22家單位贈送了價值20000元的書籍《川南的鄉愁》。
葉懷祥贊揚了瀘州肥兒粉企業既給弱勢群體送去物質食糧,又給熱愛學習的青少年送去精神食糧,為這座整潔優美的文明城市作出了貢獻,并向楊雪贈送了自己創作的書法作品以表祝賀!葉懷祥還從《川南的鄉愁》聯想到自己的鄉愁、余光中的鄉愁,他說,人生要讀三本書,一本像《川南的鄉愁》這樣有字的書;一本自然與社會的書;一本自己的心靈的書。“讀好這三本書,我們的人生才能更加從容淡定,才能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。”(酒城網·信周刊 羅德會報道 特邀攝影 龔飛)
接受捐贈《川南的鄉愁》的單位(排名不分先后)
龍馬潭區玉帶河學校
龍馬潭區魚塘小學
龍馬潭區小街子小學
瀘州高中
瀘州老窖天府中學
瀘州外國語學校
瀘州七中
瀘州十五中
瀘州市梓橦路小學
瀘師附小
瀘州市江陽西路學校
瀘州忠山小學
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校
四川警察學院
瀘州英才外國語學校
瀘州中醫院
瀘州建平醫院
龍馬潭區檢察院
瀘州立心空間
瀘州市圖書館
江陽區華陽街道辦事處
江陽區大山坪街道辦事處